人类亲自登陆火星又进一步,这次带去26万中国人信息
文 | 青不睐
移民火星,不仅是电影里的故事,也是科学家每天都在谋划的壮举。只不过,至今还没有人类到达火星,而是派出了探测器,到火星上帮我们“看新房”。
11月27日凌晨3点,最新的一个“看房客”到达火星。
“还有400米!300米!200米!80米!60米!40米!37米!30,20米!着陆成功,已确认!”
洞察号着陆瞬间NASA内部画面
这段激动人心的话语并非电影台词,而出自洞察号在经历“恐怖7分钟”后成功抵达火星时的美国航天局任务控制现场,一时间现场的美航局成员纷纷高举双手,为之欢呼。
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美国航天局官员表示,洞察号以及其他计划中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人类亲自登陆火星探测的前奏。
洞察号登陆火星,可以算是人类探测器“熟门熟路”的一次造访——若从1976年NASA发射的维京号(Viking)起算,洞察号是NASA至今第八次成功登陆火星的太空任务,也是2012年好奇号(Curiosity)探测车登陆以来的首例,好奇号现在仍在火星上执行任务。
说是“熟门熟路”,其实难度不小。自从1960年苏联率先向火星发射第一颗探测器以来,世界各国至少搞过46次火星探测活动,其中只有20.5次取得成功,而真正登陆火星的探测器屈指可数。
“洞察”号开启新征程
6个月前,“洞察”号乘坐擎天神5号升空,自此踏上了飞往火星的漫漫旅程。半年多的时间里,它在太空中已飞行近5亿公里,这个路程即便让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去跑,也要27分钟。
在成功着陆后,“洞察”号已经忙碌起来。在过去的两天时间里,它已经从自己的“新家”传回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看起来灰蒙蒙的,因为它还没有脱下自己的防尘罩。
与自己的“前辈”不一样的是,“洞察”号的计划工作时间为期两年,而此前的姐妹探测器“勇气”号和“机遇”号仅为3个月。那么,在未来的两年里,经历千辛万苦抵达这片沙尘飞扬的“红土地”的“洞察”号,又有哪些任务等待着它?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洞察”号首先要做的是将1.8米长的机械臂展开,并继续拍摄着陆地周围地面的照片,这些照片将有助于任务团队的科学家决定将它携带的“装备”放置在何处,而之后的安放科学探测仪器的过程可能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些仪器与“洞察”号此行所背负的任务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人类向火星发射的大大小小的探测器加起来超过40多颗,火星可以说是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之外,人类最了解的星球,而这还远远不够。简单地说,此前所有的探测器都是对火星的地表、大气和磁场进行研究,未能“打入”火星内部一探究竟,而“洞察”号是首颗探测火星内部的探测器,目的是了解火星内部结构的全貌。
因此,这些仪器主要包括:一台“火震仪”(因为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最常见的设备就是能测量大地震动的地震仪,而地震仪在火星也能使用,所以在火星上的就叫“火震仪”吧);一个能打入火星内部5米深的热流探头;一个利用无线电通信测量火星自转轴晃动情况的装置。这三大件仪器重点用来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填补火星物理空白,更好地了解岩石行星是如何诞生。
“我们的计划是利用这些仪器获得测量数据来确定火星内部的温度,并确定其地壳下当前的地质活动特征。此外,我们还想知道火星内部结构是如何发展而来,以及它是否仍然拥有炽热的熔融内核。我们会将它与地球作比较,来探寻是什么让地球如此特别”,仪器的首席研究员迪尔曼·斯普恩如此解释“洞察”号的探索任务。
另据报道,“洞察”号还携带存有超过两百万个地球居民姓名的芯片,其中26万人来自中国。原来,美国航天局在发射前通过网络从世界各地征集到240多万人的名字,然后刻在一种硅质芯片上,让芯片与“洞察”号一起飞往火星。
为什么又是火星?
自1965年美国航天局开始探索火星以来,人类对于火星这片土地的征程已有50多年,而未来也必然会乐此不疲地持续下去。为什么要一直对火星抱有如此兴趣?
火星是太阳系内八大行星之一,在太阳系内三颗类地行星当中,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火星不仅有季节与昼夜的更替,而且从十几年前发现水冰,到今年发现火星南极冰盖表面下存在液态水湖,这些迹象都表明,如果人类在将来想要拥有自己的“移民地”,火星肯定是首选。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博士曾多次在科普报告中谈到未来100年人类将移民火星,同时人类在未来20年内或能登陆火星。而美国航天局计划于本世纪30年代展开对火星的载人探索。不过,对于人类多久后能真正抵达火星,美国专家意见也不统一,认为以现有预算,少则10余年,多则半个世纪。
转载请在评论区留言,获得授权!
转载时,须注明作者、出处和微信号。